许忠建 湖南省政府副秘书长、省信访局局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政治论断为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和长远战略提供了重要依据,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信访工作作为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职责是反映社情民意、解决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稳定。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信访工作,必须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增强信访工作的前瞻性、系统性和针对性。
一、要深刻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衍生的信访新趋势,登高望远,不断增强信访工作的前瞻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两个方面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民群众的需要已经从“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转化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矛盾产生的主要根源已经由“落后的社会生产”转化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既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期,也是社会矛盾高发多发期。从信访视角看,人民群众的权利意识、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不断增强,群众表达诉求的方式日趋多样,解决诉求的期待日趋强烈,涉及的领域日益扩大化、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而且各种矛盾突发性、关联性增强,呈现出不同时代的矛盾相互交织、不同领域的矛盾相互转化、不同群体的矛盾相互影响的明显趋势。加之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兴媒体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不断扩大,各种社会矛盾相互碰头叠加产生放大效应,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因素增多,信访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信访干部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进一步提升政治能力,强化责任担当,牢记宗旨使命,充分发挥信访工作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作用,更好地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广大人民群众。
二、要深刻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集聚的信访新特点,主动作为,不断增强信访工作的系统性。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群众多方面、多样化、多层次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并呈现出阶段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从近几年信访问题演变的情况看,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诉求和期盼日趋多元化、复杂化,不仅关心吃饱穿暖等基本生活问题,还关心医疗、住房、子女就学、就业等发展问题;不仅关心自己眼前的经济利益问题,还关心身边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长远的事;不仅关心落实政策的事,还关心完善出台政策的事;不仅关心经济领域的事,还关心社会领域的事,更加追求公正公平的待遇,甚至期盼更高层次的与其经济地位相适应的政治权益。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必须着力提升新形势下做群众工作的能力,通过创新“党建引领、网格融合、以村为主”等做法,充分依靠和发动基层干部群众,持续用力抓好源头性、基础性工作,及时就地解决信访问题。必须以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为目标,坚持用法治方式来引领和保障信访工作,通过开展“法治信访建设年”活动,依法完善政策制度,依法规范诉求办理,依法处理违法行为。
三、要深刻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引发的信访新问题,精准发力,不断增强信访工作的针对性。党的十九大报告直面当前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不少困难和挑战”。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必然引发不少新的问题,并通过不同方式首先进入信访渠道体现出来,信访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比如劳动保障领域,劳动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兼并重组、关停破产企业增多,裁员或隐性失业问题增多,一方面不少失业人员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不少工作岗位却找不到合适干或愿意干的人。比如环保领域,群众反映企业环境污染、采矿生态破坏以及垃圾填埋焚烧、城市污水处理、畜禽养殖污染等问题持续增多,但环境保护项目或治污工程却无法落地,“邻避”现象日益突出。此外,金融创新、虚拟经济、互联网+等新业态新领域也出现大量与群众利益相关的新风险。对此,信访部门和广大信访干部要进一步提升学习能力,科学研判分析信访活动的规律、特点和成因,强化预测预警预防,优化绩效考核评价,推动从政策层面成批解决信访诉求,综合施策化解信访积案,倒查追责破解信访难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